柴科夫斯基大賽見聞錄
作者/演奏者:中村紘子 著
224 頁
備註說明
載入中,請稍侯...
商品說明

★本書榮獲第29屆大宅壯一非小說類文學作品獎,銷售逾二十五萬冊。   

柴科夫斯基大賽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行,堪稱音樂界一大盛事,舉世矚目之焦點。各國頂尖鋼琴家同台較勁,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桂冠──台上的琴藝火拼十足精采,台下的花絮八卦祕辛亦不遑多讓。 

鋼琴家中村紘子兩度受邀擔任該大賽評審。賽後她以鋒利、直率的筆觸,為兩屆大賽留下了文字紀錄。除了所見所聞,她還剖析國際大賽的真正意義,並觸及古典音樂在不同文化、性別及商業行為中所受到的衝擊與演變。此書在日本一出版即造成轟動,榮獲「大宅壯一文學獎」,熱賣逾二十五萬冊。 

-------------------------------------------------------------------------------------------------------------------------------------------------
初夏のモスクワで4年に1度、1ヵ月間にわたって催されるチャイコフスキー・コンクール。 

この世界で最も権威ある国際音楽コンクールの審査員として、これまで触れられることのなかった舞台裏を描くとともに、国際化時代のクラシック音楽の現状と未来を鮮やかに洞察する長篇エッセイ。 

1989年度大宅壮一ノンフィクション賞受賞作。 

1 スーパースターの誕生 
2 神童からコンクールの時代へ 
3 コンクールが始まる 
4 採点メモから 
5 長期戦における兵站の話 
6 ランダルたちの運命 
7 女性ピアニストたち 
8 「ハイ・フィンガー」と日本のピアニズム 
9 なぜバッハをショパンのように弾いてはいけないのか 
10 コンクール優勝者が多すぎる 
11 コンクールの時代のクラシック音楽

 
 

目 錄

前 言 

一、超級明星的誕生
  • 吉列爾斯的狂熱
  • 范‧克萊本
  • 布 寧 

    二、從神童到國際比賽時代
  • 期待神童出現
  • 國際比賽的誕生
  • 幸運兒
  • 音樂學院與評審標準 

    三、國際比賽揭開序幕
  • 熬夜看球賽
  • 美 女
  • 遙 念
  • 觀光客
  • 戰鬥剛剛開始 

    四、從評分開始
  • 請聽聽
  • 日本參賽者
  • 安東‧巴塔格夫
  • 第一輪預賽的結果 

    五、長期戰與後勤
  • 蘿蔔嫩葉
  • 孤軍奮戰
  • 聲援團 

    六、蘭達爾等人的命運
  • 觀光客不見了
  • 1982年的情況
  • 蘭達爾等人的命運 

    七、女鋼琴家們
  • 「女人應該進廚房」
  • 指揮大師斯維耶特拉諾夫
  • 娜塔利亞‧特魯爾 

    八、「高手指」與日本鋼琴家
  • 評審第二輪預賽
  • 雖然彈得很好
  • 日本式演奏
  • 死記硬背和熱烈演奏
  • 日本人能彈鋼琴嗎?
  • 孔祥東的情況 

    九、蕭邦與巴哈的差別
  • 克里姆林宮的果汁
  • 彈協奏曲的樂趣
  • 莫斯科的聽眾
  • 老師應該做什麼? 

    十、國際比賽的首獎得主太多
  • 巴里‧道格拉斯
  • 職業性的決賽選手
  • 最後的評審 

    十一、古典音樂何去何從?
  • 首獎得主的出路
  • 「國際比賽時代」的鋼琴家教育
  • 日本的情況 

    後 記 

    說 明/吉田秀和
  •  
     

    作者■中村紘子 
    Hiroko Nakamura 

    著名鋼琴家。3歲開始學琴,有神童之稱。15歲時在日本一次音樂比賽中獲獎,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一榮譽使她得到NHK交響樂團的邀請,作為獨奏家隨該團出國演出。她後來就讀於紐約茱莉亞音樂院(師從羅西娜‧列維涅),是第七屆蕭邦鋼琴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此後,她在世界各國舉行過三千多場音樂會,獲得全球聲譽。 

    紐約著名音樂評論家哈洛德‧雄伯格在《The Great Pianists》(中文版《不朽的鋼琴家》,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年)一書中寫道:「她有輝煌的技巧,熱情有餘,充滿浪漫氣息。她通過細膩的抒情性和強烈的力度對比,創造著深刻的音樂感情。」 

    中村紘子錄製了四十多張唱片,都非常暢銷。其中她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一年內銷售了十萬多張。 

    她在電台和電視台頻繁演奏之餘,還身兼作家與評論家。她的第一本著作《柴科夫斯基大賽見聞錄》,記錄了1982、86年兩次在莫斯科擔任評委的經歷。此書獲得第29屆「大宅壯一非小說類文學作品獎」,銷售逾二十五萬冊。 

    中村紘子多次受邀於世界各國的國際鋼琴大賽中擔任評委,亦為濱松國際鋼琴比賽評委主席,濱松國際鋼琴學院音樂監督。以色列授予她魯賓斯坦金質獎章,波蘭授予她共和國騎士勳章,日本外交部亦表彰她在國際交往中所作的貢獻。
     
     


    前 言 

    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的正式名稱為「紀念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自1958年第一屆比賽以來,每四年舉行一次。國際大賽在莫斯科音樂院(正式名稱為「紀念柴科夫斯基音樂院」)大廳舉行,比賽分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和聲樂四大類,從6月到7月約一個月的時間進行,比賽分三個階段,即「第一輪預賽」、「第二輪預賽」以及「正式決賽」。年齡限制為十七到三十二歲(有時年齡有變更)。1986年參加鋼琴組比賽的人,來自三十四個國家共一一○人。 

    我於1982年(第七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中擔任評委,接著又受邀擔任了本屆(第八屆)的鋼琴組評委。大約有一個月時間,每天十個小時在莫斯科音樂院大廳一樓中央,我坐在從前面數來第五排偏左的席位上,聆聽來自世界各國的鋼琴家演奏,於是便產生了許多感想。 

    參賽者的演奏,有許多並不成熟、不完整,這些參賽者來自世界各國,其文化傳統的差異,或許就是不成熟的原因。這些問題驅使我深思,這也是我前次擔任評委時曾經思考過的問題。 

          *      *      * 

    十五年前,已為《紐約時報》撰稿達四分之一個世紀之久的著名音樂評論家哈洛德‧雄伯格初次訪問日本,我曾陪他在東京聽了許多音樂會。他一面聽著演奏一面把節目單展開放在膝上記錄,並不時地把他的紀錄給我看,有時還把他畫得很好的米老鼠給我看。 

    比賽進行了一個月,我也在評分紙上面畫了一隻可愛的小貓,坐在我旁邊的評委在貓尾巴上畫了一條緞帶,後面有人伸過來一支鉛筆,加上了一副眼鏡。 

    當然,我在紙上不只是畫貓,下面是我的紀錄和感想。 

    中村紘子

     
     

    ■柴科夫斯基大賽見聞錄 

    章曉文 

    日本知名鋼琴家中村紘子,一九八二與八六年兩次受邀至莫斯科,擔任柴科夫斯基大賽評審,本書內容即是她的場邊見聞。大約一個月,每天花十個小時,中村紘子聆聽世界各地的鋼琴家演奏,除了觀察不同參賽者的演奏表現,也對古典音樂在不同文化、性別及商業行為下遭遇的衝擊與演變,提出一己之見。中村紘子翔實的側記,把樂迷一同拉進國際比賽評選的過程,飽覽兩屆大賽的演奏者、比賽曲目、彈奏技巧,是難得的音樂閱讀之樂。 
    一般登入
    VIP登入
    0
    購物車
    搜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