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鋼琴集【2】十五首小品(中文解說)BAROQUE
編號:P397
ISBN:4717769112870
全3冊,收錄15首常用於獨奏會的巴洛克鋼琴名曲,以初級至中級的鋼琴學生為對象編集而成。由於巴洛克音樂崇尚自由、即興演奏方式,原版樂譜不曾記入指法、表情符號,為使學習者方便,特加記了若干必須演奏記號,同時把原來紛亂的裝飾音記號,重新劃一。
備註說明
載入中,請稍侯...
商品說明
全3冊,收錄15首常用於獨奏會的巴洛克鋼琴名曲,以初級至中級的鋼琴學生為對象編集而成。由於巴洛克音樂崇尚自由、即興演奏方式,原版樂譜不曾記入指法、表情符號,為使學習者方便,特加記了若干必須演奏記號,同時把原來紛亂的裝飾音記號,重新劃一。
 
【前言】
 
這本巴洛克曲集第二册「十五首名曲」,是繼一九六七年出版的第一册後,從技巧的角度上,以初級到中級的鋼琴學生作爲對象編集而成的。
 
作品的編排順序,跟第一册一樣,是照技巧和内容的程度,由淺入深的情況排列出來的。
 
收錄的作品,盡量納入全曲,而避免像第一册中,只取用某些組曲中的一曲,或是奏鳴曲中一個樂章。
 
同時,這曲集中的作品,幾乎全是目前依舊受人喜愛的名曲,在歐美各國,經常出現在鋼琴獨奏會的節目單之中。
 
有關巴洛克時代的鍵盤樂器、樂譜、以及演奏上的各種問題,速度、力度、裝飾音和指法等,在第一册「開頭的話」中,都逐一討論過,希望參考那裏的記述。
 
此外,在第一册雖然未能加入巴洛克時代最高巨匠巴赫的作品,但在這本第二册中,則取用他的一首名曲「A小調賦格曲」。
 
 
 
關於原典版與編曲版
 
收錄在「巴洛克曲集」第一、二册中的五十一曲,幾乎全部取用具有權威性的原典版。
 
所謂原典版,是指跟據作曲家的親筆原稿或初版樂譜,或是被認定的原譜所編集成的、目前通用的樂譜。
 
可是在這裏,有關巴洛克時代的樂譜之事,也不得不多少説一點編集者所採取的態度。
 
第一、當時的記譜法,因國家、時代和作曲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是古老的,甚至使用六線或七線譜,音部記號則有G音、C音和F音等三種,而且在位置上,也未必像今天這樣,G音譜號的第二線代表G音,或F音譜號的第四線是F音。這是由於在印刷上,想盡量減少上加線而產生的,同時,由於作品的音域關係,隨時移動式地取用上述的三種記號。
 
同時,巴洛克時代對音符的想法,也跟現在不同。現在,我們大致上,都把四分音符想成是一個單位,但音樂越是古老,單位就成爲是「白音符」,也就是二分音符或全音符。而且,拍子還出現6/2拍子,或3/1拍子,由於白音符太多,看譜很困難。像本書的第十曲:G. 弗雷斯柯巴第的「巴烈托曲調」的第六段6/4拍子,原譜卻是6/2拍子。
 
此外,調號也不是現代式的。著名的G. F. 韓德爾的「快樂的鐵匠」,雖然是E大調,但原譜上,只寫出三個升記號,然後每一次碰到D音就註上一個升記號。像巴洛克曲集第一册第二十七曲J. 庫瑙的「希斯吉亞王之病與康復」,雖然是c小調,降記號卻只寫兩個。本書第九曲J. 巴賀貝爾的「瑟巴狄納曲調」,雖然是f小調,但降記號也只有兩個。調號之確立成現代的方式,是在J. S. 巴赫以後。在本書中。也學習別的原典版,跟第一册一樣,調號就保存原來的面貌。
 
同時,音高也不像現在這樣,Å音是440頻率。各位必須明白,有時是高半音或一個全音,或是低半音或全音。
 
第二,構成巴洛克音樂的最重要特徴的裝飾記號,也由於國家和時代的不同,彼此互異,而且相當曖昧。本書中,則盡量把它改寫成大家能瞭解的現代樣式,求得統一。可是,如果是巴洛克時代早期的作品,有很多情況是,記號所代表的意思,不是很明白的。譬如說,當時的英國作曲家們愛用的(符號省略)或(符號省略)等記號,現代通常是用顫音或漣音來表示,但究竟應該是那一種,卻無法確定。
 
第一册第十一曲的W. 巴德的「孔雀舞曲」,就把此類記號,全部删除了,可是,第二册第十四曲的J. 布爾的「國王的狩獵」,則照原樣印出,究竟應該怎樣彈奏,就讓演奏者自己去考慮了。
 
要解明巴洛克時代的裝飾音彈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此事唯有遍査當時的文獻,調査演奏者的趣味,然後再作適當的推敲、選擇與取捨。本書跟第一册一樣,在樂譜的下方,寫出這些裝飾音的可能的彈法。這是根據許多的文獻、編曲版、以及參考各先進的意見,由編集者設計出來的。
 
第三,正如第一卷中已經講過的,巴洛克時代的作曲家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幾乎不記入演奏的速度記號和表情記號。爲了便於自由演奏,樂譜上什麼都不記是很好的。可是,由於演奏者的能力有差別,爲了學習上的方便,給予某種程度的演奏指示,似乎也是必需的。可是,對於這些指示,必須牢記,只是編集者的意見,只可當做參考,而不是絶對的。
 
因此,本書也跟第一册一樣,p或f的力度記號,印得比普通樂譜所見的小些。這是參考許多的編曲版,由編集者記上比較妥當的表情。同時,各曲的下方,也寫出速度的指示、主要的動機或主題的句法。正如前述的p或f那樣,演奏者不必受到它的束縛,只要當做參考就好。各位也可以設計其他的表情或句法。
 
同時,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中,幾乎不曾記入指法。爲了使演奏者覺得方便,也有必要做適當的指示。請記住,當時的鍵盤樂器指法中,是不使用拇指的。開始使用拇指,是在J. S. 巴赫之後。即使當時記有指法,也不適用於今天這種觸鍵較重、琴鍵較深的現代鋼琴。因此,本書中根據主題或動機的切分情況(遇到不太清楚的,就像第一册那樣,只寫短縱線─|─),標出由編集者所設計的指法。
 
巴洛克時代是即興演奏最興盛的時代。當時的作曲家,全是演奏家,他們驅使廣博的對位法知識,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把自己的音樂,隨心所欲地向聽眾傾訴。因此,即使稱爲原典版,當初演奏時,彈法都很自由,多變,從不固定不變。
 
所謂編曲版,就是根據作曲家所寫的原譜,由編曲者自由地加入自己的主張,提示出速度,在樂譜中記入p或f, cresc.或decresc.,以及圓滑奏或斷奏的記號,甚至有時還加入別的音或删去某些音,好像是由作曲家親自標示那樣。
 
這裏提出一個例子。這就是由W. 尼曼編曲、B. 賈魯比作曲的D大調「吉格舞曲」。請跟第一册第三十一首的原作,做比較檢討。
 
(圖省略)
 
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如果跟古典派時代或浪漫派時代相比,影子顯然薄得多。可是從十九世紀的後半起,巴洛克音樂的價値,又獲得認定,經常在演奏會上露臉。不過,當時經常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主體難免落在演奏者身上,原作的面貌被任意地改變,聽眾很難接觸到原來的面目。
 
可是,並不是說完全没有重視原作的風氣。由於那是熱愛主觀式演奏的時代,這種風氣或主張,無法強有力的表現出來。同時,即使到二十世紀的今日,我們也不可以忽視,有些優秀的編曲,對巴洛克音樂的詮釋,的確具有引導的功能,而且此類編曲版,數量很多。
 
此外,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改用鋼琴彈奏時,某些曲子如果不加以編曲,就會覺得很困難,這是大家必須牢記的。當時的鍵盤樂器中,大鍵琴和風琴,有不少製品,都是雙層鍵盤的。於是,把此類作品改用單層鍵盤的鋼琴彈奏時,雙手經常會重疊在一起,使人覺得很困擾。像本書第六曲的F. 庫普蘭的「噹噹木槌饗」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時,除非把某一聲部提高八度,或降低八度,否則就很難演奏出來。
 
同時,本書第十五曲J. S. 巴赫的A小調賦格曲,開頭用簡記法寫出的長音符琶音,可能表示著作曲家是盼望演奏家們,以自由的分解和絃彈出來,於是,這種段落也需要做出編曲。本書的編曲,大都依據目前在歐洲受人愛用的H. 畢雪夫(Bischoff, Hans 1852─1889〉的版本。下面再列出M. 佛格利希(Vogrich, Max 1852─1916)編曲的版本,供各位比較參考。
 
(圖省略)
 
等到十九世紀接近尾聲時,浪漫主義也開始褪色,到二十世紀初頭,產生了新古典主義運動(這就是高喊著「回到巴赫」的時期),隨著這運動,重視原作的潮流,慢慢高漲,從一九三〇年前後,歐洲出現了原典版時代。
 
如果利用編曲版去學習或演奏,就必須把編曲者的意圖充分再現出來。如果根據原典版去學習或演奏,就需要推測作曲者的意圖,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演奏者個人的趣味和主張。原因是,巴洛克音樂是非常重視即興性的。
 
 
 
關於用鋼琴彈「巴洛克」的事
 
巴洛克時代的鍵盤樂器,共有被喻爲樂器女王的大鍵琴(Cembalo,又稱Harpsichord)、古鋼琴(Klavichord)和管風琴(Orgel)三種。關於大鍵琴和古鋼琴的形態和結構,在第一册中已經簡單介紹過,請參照該書。
 
鋼琴(Pianoforte)雖然在一七一〇年就發明了,可是這種樂器要吸引作曲家的興趣,卻要再花費一段歲月。因此,所有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全是爲上述的樂器譜寫的,爲鋼琴寫作的,連一首都没有。
 
於是,用鋼琴彈奏「巴洛克」的事,就產生了相當的異論。他們的主張是,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非得使用那時代的鍵盤樂器演奏不可,否則就不可能把作品的美感再現出來。
 
當然了,在某些作品上,會明記此曲是爲雙層鍵盤的大鍵琴而作,有些即使不曾表明,也可以推測可能是爲古鋼琴寫作的。由於巴洛克的復興,現代在歐洲,又開始生產演奏會用大鍵琴。
 
可是,在當時的鍵盤樂器中,除管風琴外,其餘兩種在音量上,都値得深思。古鋼琴自古就流行在家庭中,但這是爲個人的快樂而存在的,觸鍵雖然微妙,但音量很小。大鍵琴通常使用於宫廷或沙龍式的演奏會上,但聽眾大都只有二、三十人左右。尤其是大眾傳播發達的今日,在能收容許多聽衆的大演奏廳裏,這兩種古樂器,根本就不是鋼琴的對手。雖然也可以藉著電氣,使這些樂器的音量擴大,但這麼做以後,音質會變了,而且破壞掉巴洛克音樂的樣式。
 
另一件事是,巴洛克時代的作曲家,對於自己的作品,大都不曾明確地主張非用什麼特定的樂器演奏不可。那時的作曲家,好像認爲,長笛的聲部,即使改用雙簧管演奏,也没有關係。
 
在鍵盤樂器的作品方面,情形也一樣。本書第十曲G. 弗雷斯柯巴第的「巴烈托曲調」的曲題下,又記著“CIMBALO ET ORGANO”等字。也就是說,作曲者認爲,此曲不管用大鍵琴或管風琴演奏,都無所謂。
 
又如包含本書第九曲的J. 巴賀貝爾的「瑟巴狄納曲調」的曲集“HEXACHORDUM APOLLINIS”的標題下,也寫著同樣的指示。像D. 巴克斯泰烏德的作品,也有根本不註明樂器的。本書第三首的E小調「組曲」,就是佳例。包含此曲的「作品集」編集者B. 倫德格倫(Lundgren, Bo),甚至推測此曲可能是爲魯特琴或古鋼琴作曲的。
 
即使是J. S. 巴赫,有關樂器指定方面,態度也很曖昧。今天鋼琴學生的必修教材「創意曲」和「平均律」,巴赫只標明是“Klavier”。在德國,所謂“Klavier”,只是鍵盤樂器的總稱,通常主要是指大鍵琴或古鋼琴,有時也包含管風琴。此外,巴赫也有根本不指定樂器的作品,像「賦格曲的藝術」就是這樣。
 
如果好好観察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有些是傾向大鍵琴之用,有些是聖詠合唱式的,甚至很像是絃樂合奏的作品,因此,樣式很繁雜。不用說,其中也有使用現代鋼琴彈奏時,最能把作品本質明確地表現的樂曲。
 
我們必須明白,當時的鍵盤樂器作曲家,跟蕭邦或舒曼對鋼琴的態度,感覺是很不相同的。他們既是作曲家,也同時是演奏家,指揮家,能力高強的理論家。對他們而言,爲了主張自己的音樂風格,由於鍵盤樂器的音域較廣,技巧比較自然,記譜法和演奏較爲一致,於是成爲他們較便利的表現樂器。
 
總之,巴洛克時代的鍵盤用作品,並不是爲某一特定樂器的演奏而產生的,它的孕育,可以說只是用以表現「音樂」而已。
 
現在被稱爲海頓或莫札特的鋼琴曲的作品,事實上大都是爲大鍵琴作曲的。儘管這樣,卻不曾引起上面討論過的一些問題。
 
同時,被認爲大鍵琴味濃厚的D. 史卡拉第的「奏鳴曲」,以及F. 庫普蘭的大鍵琴曲,今天已經成爲大多數鋼琴家的重要演奏曲目了。
 
今天,鋼琴被公認是,只靠一個人就能再現作曲家內在世界的、最適宜的樂器。因此,用鋼琴來彈奏「巴洛克」的事,根本就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將「巴洛克」彈得像徹爾尼練習曲那樣急忙,或是像貝多芬那樣充滿戯劇性,以及布拉姆斯的「間奏曲」般抒情,就令人懷疑與困擾了。當我們要彈奏「巴洛克」時,最先必須研究的,應該是作品的樣式問題,而不是用什麼樂器。
 
巴洛克音樂中,也有所謂的「熱情」(Passion)。而且有克服一切矛盾與困難後的「淨化」(Katharsis)世界。從這件事看,比起古典主義,巴洛克似乎更接近浪漫主義。當然,這裏並沒有定型化的浪漫作風。「巴洛克」乃是重視有秩序的對話的藝術。演奏時最重要的是,必須客觀、誠實、而且有節制。

 

曲目/目錄

1.     燕子-達康
2.     F大調幻想曲-泰雷曼
3.     E大調組曲-巴克斯泰烏德
4.     隨想曲「杜鵑」-柯爾魯
5.     G小調賦格曲-作曲者不詳
6.     噹噹木槌響-F.庫普蘭
7.     G小調賦格曲-蘭肯
8.     E大調奏鳴曲-D.史卡拉第
9.     琶巴狄納曲調-巴賀海爾
10.  巴烈托曲調-弗雷斯柯巴第
11.  D小調觸技-弗羅貝格
12.  G大調夏康舞曲-韓德爾
13.  獨眼巨人-拉摩
14.  國王的狩獵-布爾
15.  A小調格曲-J.S.巴赫
 
出版社:全音樂譜出版社
系列名稱:巴洛克鋼琴集
出版日期:1970/1/1
總書頁:92
商品編號:P397
 

 

 

 

 

 
一般登入
VIP登入
0
購物車
搜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