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被譽為「自《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以來最佳之中國器樂作品」,出色地運用了大提琴多姿多彩的表現手法。《土家族歌舞》是一首華麗而炫技的樂曲,靈感來自於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土家族(湖南省中西部山區的少數民族)。
作曲者簡介
1950~62年,呂先生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及本科,師事著名中國大提琴家王砳。1957~62年間,在上海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及實驗樂團擔任大提琴首席,並在中國各地舉行音樂會。呂氏曾錄製唱片多張(包括著名的《嘎達梅林》大提琴協奏曲),均有高水準的演出。
1978年,呂先生移居香港,受聘加入剛成立的香港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任弦樂訓練主任。音樂事務統籌處的設立,不是為了培養專業音樂人才,而是為了在更廣大的基礎上推廣和普及音樂。雖然呂先生的工作仍以教學為主,但教學對象由音樂學院的學生變成業餘學琴的中小學生,教學方式由一對一的傳統方式改為面對多名甚至多達十數名資質、條件、年齡都有很大差別的團體班。由自己教學為主變為以領導教學為主。這些重大的變化,使一向被視為困難而細緻的西洋弦樂器教學及訓練方法,面臨了新的挑戰。
呂先生以普及音樂、做好訓練工作為己任,多年來,呈交了十幾份建議書,向音樂總監提出改進和改變方針方法的建議。在他的推動下,音樂統籌處逐步建立了較為合理的訓練系統和訓練制度,以及考核水準的必修教材制度。除教學外,呂氏亦負責指揮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及音樂統籌處導師樂團,並曾在音樂統籌處導師樂團及泛亞交響樂團擔任獨奏。
呂先生曾編寫作品多首,包括中國風格大提琴練習曲十二首,獨奏曲多首,並參與其他作品的集體創作。我們將發表的《懷念》,曾被譽為「自《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誕生以來最佳之中國器樂作品」。
今天在我介紹呂先生的同時,要強調他不僅是一位多才多藝不可多得的藝術家,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忠厚誠實。剛正不阿的性格造就了他一身傲骨。不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大憎大愛,同時也鮮明地體會到他對藝術的執著和嚴肅。我懷著崇敬和欽佩,向大家推薦呂其嶺先生的作品,並通過他的作品,進一步探討西洋樂器如何表達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感情與文化背景。相信這也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目錄】
作曲者簡介
1. 懷念〔Remembrance〕──呂其嶺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