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奧賽羅
224 頁
備註說明
載入中,請稍侯...
商品說明

從《阿依達》到《奧賽羅》,世人等了十五年,這是因為在找到理想的腳本作家之前,威爾第只能暫時停筆。博伊托對這部莎翁名作所做的眾多巧妙改編中,最突出的便是加強了雅戈這個角色──他深信人性本惡,像是惡魔在人間的化身,其獨白〈信念〉是那麼赤裸裸,完全沒有原劇裡遮遮掩掩的虛偽! 

威爾第讓全劇音樂似大河般順流而下,同時不乏小島(優美或富於戲劇效果的段落)供人歇息,如〈夜色漸濃〉、〈楊柳之歌〉和〈聖母頌〉等,同時它們又可獨立成章。1887年《奧賽羅》首演轟動米蘭,民眾久久不肯離開,口中高呼:「威爾第萬歲!」確實,作曲家用這部歌劇史上最偉大傑作之一,出色地打破了《阿依達》之後長久的沉默。

 
 

目 錄

奧賽羅──創作背景 

人物表 

分場說明 

──劇本對譯──
  • 【第一幕】塞浦路斯軍民熱烈歡迎奧賽羅凱旋歸來,但雅戈暗自嫉妒凱西奧,更因此憎恨奧賽羅。他煽動愛慕黛絲德蒙娜的羅德里戈加入陰謀,中計的凱西奧引發了大騷動,遭奧賽羅革職。
  • 【第二幕】雅戈建議凱西奧去拜託黛絲德蒙娜代為求情,並藉機向奧賽羅暗示兩人關係曖昧,奧賽羅因而對妻子大發雷霆。黛絲德蒙娜遺落的繡帕也被雅戈強行搶去,成為她不貞的佐證。
  • 【第三幕】奧賽羅索要繡帕不得,再加上雅戈設計的談話,已堅信妻子不忠;使臣宣布由凱西奧接任塞浦路斯總督,更讓他崩潰。雅戈唆使羅德里戈行刺凱西奧,並催促奧賽羅下手殺妻。
  • 【第四幕】奧賽羅逼黛絲德蒙娜懺悔,理由是她與凱西奧有私情,她堅決否認並要求對質,奧賽羅卻還是將她勒斃。眾人趕至,雅戈的陰謀終被揭穿,奧賽羅痛悔不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劇本翻譯■劉詩嶸 

    1927年生於北京。資深歌劇工作者、歌劇藝術研究家。1943~48年間先後就讀於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上海音專。 

    1949年起從事歌劇工作,曾擔任北京中央歌劇院副院長及該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數十年來一直熱衷於西洋音樂史、歌劇史和世界歌劇名作的翻譯。自1956年起,和苗林合作將《茶花女》、《波希米亞人》等歌劇譯配成中文,由北京、上海的歌劇院先後上演。 

    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韓德爾等條目的撰寫工作。編寫過學生用歌劇欣賞讀物,並經常為報刊撰寫音樂及戲劇評論。在電視節目《音樂橋》中介紹了《弄臣》、《托斯卡》等十部歌劇,對歌劇普及工作不遺餘力。 

    目前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以及「中國歌劇研究會」主席團成員。
     
     


    奧賽羅——創作背景 

    威爾第從創作《阿依達》(Aida,1872)到《奧賽羅》(1887),相隔十五年之久,其間只為紀念義大利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作家曼佐尼(Manzoni)於1874年寫過震撼人心的《安魂彌撒》(Messa da Requiem)。社會輿論以為他也將和羅西尼(Rossini)一樣,靠著豐厚的上演稅和版稅收入頤養天年,因為《阿依達》完成時,威爾第已年屆花甲。 

    其實,威爾第一點也沒有馬放南山之意,只是由於長期合作的皮亞韋(Piave,1810~1876)早已作古,成功創作出《阿依達》的吉斯蘭佐尼(Ghislanzoni)又是個興趣廣泛的大才子,不可能像皮亞韋那樣忠心耿耿地與自己合作,在得不到理想的腳本作家之前便只好等待了。威爾第的出版商里科爾迪(Ricordi)深知此點,也積極地幫他物色理想的合作人選,終於找到了比威爾第年輕二十九歲、才華橫溢的博伊托。 

    博伊托兼具文學和作曲才能,早在1868年就一手包辦腳本和作曲,寫成了《梅菲斯托費勒斯》(Mefistofeles),這是世上少數能和古諾(Gounod)的《浮士德》(Faust)相頡頏的浮士德題材歌劇之一;他還曾經將雨果的《帕多瓦的暴君安傑羅》(Angelo, tyran de Padoue)改編為歌劇《歌女喬空達》(La Gioconda),由蓬基耶利(Ponchielli)作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博伊托曾是華格納(Wagner)的熱烈崇拜者,威爾第早、中期的作品並不令他十分服膺,但看了《阿依達》後,他的觀點立刻改變,對威爾第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當里科爾迪提議為威爾第編寫腳本時,他便馬上同意了。 

    兩人見面之後,博伊托對威爾第謙虛地執弟子之禮,並在里科爾迪建議下,先幫助威爾第對《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的腳本進行加工,使這部原來在音樂上十分有創造性、腳本卻不夠理想的歌劇在品質上大為提高,1881年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的復演取得了比以前好得多的效果;而後便開始了《奧賽羅》愉快的合作。由於這次創作完全是自發的,沒有任何劇院合同的束縛,威爾第和博伊托不慌不忙地精雕細琢著;為了怕寫作的消息過早洩露,兩人還商定了象徵歌劇主人公膚色的暗號,稱之為「巧克力計畫」。他們就這樣緩慢而順利地寫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莎士比亞是威爾第終生傾慕的劇作家,威爾第早在創作生涯初期就改編了《馬克白》(Macbeth),儘管未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績,他一些現實主義的音樂戲劇手法在當時已經足以駭世驚俗了。我們知道,未能將心儀的《李爾王》(King Lear)寫成歌劇是威爾第一生深感遺憾之事,而《李爾王》的改編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正是沒有找到理想的腳本作家。如今,威爾第有同為莎翁崇拜者的博伊托大力幫助,真可說是如虎添翼!兩人一連創作了兩部莎劇改編的歌劇,為世界歌劇文庫又增添了兩件瑰寶。 

    ……〔略〕至於《奧賽羅》的音樂,威爾第繼《阿依達》取消分曲的實驗,進一步使全劇音樂好似長江大河般的順流而下,然而劇中卻也不乏有如在奔流的長河途中供作休憩的小島般、或優美或富於戲劇效果的段落,如第一幕奧賽羅與黛絲德蒙娜充滿愛意的二重唱〈夜色漸濃〉(見第61頁)、第二幕雅戈陰險詭詐的〈信念〉,以及最後一幕裡黛絲德蒙娜實為告別人生的〈楊柳之歌〉(見第191頁)和〈聖母頌〉(見第195頁),於此同時,它們卻又都是可以獨立成章的曲目。威爾第對曲式的掌握,可說是得心應手、臻於化境了。 

    1887年2月5日,《奧賽羅》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義大利的歌劇觀眾在《阿依達》問世十五年後好不容易等到威爾第又一部新戲上演,其興奮熱烈可想而知!許多有幸得到戲票的觀眾老早就來到了劇院門口等著進場,連習於遲到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這一天也準時出席了。這天演出中最成功的是飾演雅戈的法國男中音茂瑞爾(Maurel),他不僅演唱出眾,且將這個歌劇舞台上「空前絕後」的壞蛋表現得惟妙惟肖,讓人痛恨不已。扮演奧賽羅的是義大利著名男高音塔馬尼奧(Tamagno),他身材雄偉聲音洪亮,可惜不善於以弱音表達人物內心複雜的情感,威爾第在排練時就數度指出此缺點;後人以訛傳訛,竟將塔馬尼奧的大聲吼叫當成了表演奧賽羅的「規範」,令人遺憾。 

    不過總的來說,首演是非常成功的,威爾第被請上台謝幕達二十多次,觀眾向他揮舞帽子、手帕及一切能夠揮舞的東西,盡情歡呼。演出結束後,熱情的觀眾拉著威爾第的輕便馬車將他送回旅館,又在陽台下徹夜歡呼歌唱,直到黎明!這一年威爾第七十四歲,古稀之年竟爆發出如此強盛的創造力可謂世所罕見,人們有理由期望他繼續創作出新歌劇,果然,有了博伊托這樣一位得力的合作者,六年之後威爾第又用另一部莎劇為自己的歌劇創作生涯畫下了圓滿的句點,那就是1893年2月作曲家即將迎接八十大壽之際演出的《法斯塔夫》(Falstaff)。 

    劉詩嶸

    一般登入
    VIP登入
    0
    購物車
    搜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