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精研法文曲目與音韻多年,是台灣推廣法文歌曲的先鋒。本書不但在音韻和發音方面做探討、舉字句與詩詞實例供讀者練習,並且將發聲技巧和法語音韻做連結,將多年教學心得與讀者分享;此外,本書還以程度分級方式提供數十首重要的法文精彩曲目,是喜愛法文歌曲的歌者們必讀的指南書。 [康謳紀念叢書:歌唱語文音韻系列]
【前言】
在筆者二十三年的聲樂教學過程中,看著許多的傑出畢業學生個個在舞台上青出於藍的展現著才華。她/他們都曾經是筆者教學生涯中相伴成長的好伙伴。當然,不見得個個學生都是成功的例子,因為「教」與「學」之間是要絕對的配合,加上教學雙方的互信與互相尊重,才能收效,師生一路攜手共創美妙的聲音藝術。
「永不放棄」的念頭是筆者教書以來時時提醒自己的最大原則。就是因為如此,才會多方涉獵各種資訊,藉以增長自己教學能力,來幫助學生們渡過青澀的學習過程。同時盡可能不荒廢自己的演唱能力,以求達到「教學相長」的境地。
由於在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院求學期間,有幸能向教法文語韻與法文歌曲的美國知名教授湯姆士葛拉伯(Thomas Grubb)先生學習法文語韻與法文歌曲詮釋,啟開了筆者對法文歌曲的嚮往甚至著迷於法國音樂的奧妙。尤其是感謝女高音孟海蒂老師熱心邀請葛拉伯教授來台灣開法文語韻及法文歌曲詮釋課程,十五年的經營,使得法文曲目的學習得以在國内開花結果。為了讓更多的學子在學習聲樂曲目上,開展更寬闊的視野,而需要更便捷的方式來探索這一座美麗的法文歌曲的寶庫,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學習教材來輔助學習。
筆者本著與所有喜愛法文歌曲的歌手們分享親身教學經驗的出發點,願以拋磚引玉的心情,期盼使更多的新手喜愛法文歌曲,踏上研究法文歌曲這條路。
最後,感謝多位學生陳邦宇、張俊彥、蔡雲任、姚盈任以及三姐李霖芬老師等製圖、校稿,也感謝好友康美鳳教授不嫌棄筆者的才疏學淺,熱情邀約筆者創作,終至本書完稿付梓。
作者李秀芬于東海大學
【作者簡介】
抒情女高音 李秀芬
抒情女高音李秀芬,苗栗人,美國曼哈頓音樂院演唱學士及碩士,曾師事於曾道雄、翁綠萍、Sten Taubman、Uta Graf、Thomas Grubb等諸位教授。在美國求學期間曾多次參加校内歌劇研習班的演出及獨唱會。
自1986年學成後應聘歸國任教於私立東海大學音樂系所迄今。除了致力於聲樂教學之外,其演唱也備受各方矚目。數年來,為了提昇國人對精緻藝術文化的認識與瞭解;本著對社會的使命感,秉持一貫認真的鑽研態度,陸續推出單一語言的藝術歌曲演唱會,其中包括英、法、德、義等多國語言,尤以推介近代聲樂作品為主要目標,期能拓展國人的音樂藝術層次。她曾獲得第十四屆中興文藝獎。
除了卓越的演唱能力外,其在聲樂教學上的成就更是斐然,回國任教以來培育出眾多優秀的青年歌唱家,無不獲得國內外聲樂比賽各類獎項,同時也活躍於國内的音樂表演舞台,甚至國外的歌劇院。近年來更獲各方邀請舉辦聲樂研習營、聲樂大師講座、發聲法研習會等,期望能在聲樂教育上更踏實地紮根。
現為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會員、私立東海大學專任副教授及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兼任副教授,主要教授聲樂、藝術歌曲研究、法文語韻課等。
【內文選讀】
一、緒論
在音樂會中,最容易感受歌者誠意之處,乃是藉由演唱者吸收歌詞意境後從心裡透露的訊息。往往美麗的聲音在與聽覺神經接觸的刹那,能使得我們深受吸引;然而,全場音樂會都只是持續著同一種美麗的音色,卻沒有歌詞本身的語氣與意境,這樣的音樂會仍然是令人感到乏味的。
因此,在訓練歌者聲音的過程中,語韻的琢磨是不容忽視的學習。而在此項訓練中最重要的是:必須瞭解歌詞的内涵。所以,對文學的涉獵定能增進演唱者的表演品質。而所謂的藝術氣質,非短時間能立竿見影,若是有意步入長遠的表演藝術之路,平日的生活要融入更多元化的體驗,讓舞台上的表演更具有撼動人心的生命力!。
好的發聲訓練是能輔助歌者咬字更清晰,避免「把字咬死」的方法。國劇中訓練咬字,有一句話形容咬字的原則,即所謂的「大貓啣小貓」,這是一個很貼切的描述。有學生誤以為只要唸清楚了歌詞就能唱好歌,殊不知講話與唱歌的咬字是有所區別的。因此,在發聲訓練中,母音的共鳴位置與子母音間的協調訓練是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正確的氣息訓練,往往是決定咬字能力的重要關鍵。
在語韻的教學中,需不斷提醒學生使用唱歌的用氣方式來……
曲目/目錄 |
缘起•前言•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