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瑪儂‧萊斯科
176 頁
備註說明
載入中,請稍侯...
商品說明

普雷沃小說《德‧格里厄騎士與瑪儂‧萊斯科的故事》早在普契尼之前就被多位作曲家改編為歌劇,最傑出者為馬斯內的《瑪儂》。普契尼原本不打算創作此劇,但原著動人的情節、瑪儂的性格和悲慘下場皆令他感動不已;於是投入巨大心力,前後和多位腳本作家合作,歷時三年才完成新劇本。又為了與《瑪儂》區別,定名《瑪儂‧萊斯科》。 

愛情導致悲劇,乃普契尼歌劇一貫的基調,而《瑪儂‧萊斯科》正是其成名作。本劇上演率雖不如作曲家後來的三大名作(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卻具有獨特美感──把詠嘆調、對話、動作和管弦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也許就是普契尼最主要的天才所在吧!

 
 

目 錄

瑪儂‧萊斯科──普契尼的紅顏薄命之歌 

人物表 

分場說明 

──劇本對譯──
  • 【第一幕】瑪儂在前往修道院途中,與德‧格里厄一見鍾情。傑隆特起了色心想將瑪儂拐走,反遭德‧格里厄利用,與瑪儂遠走高飛。瑪儂之兄萊斯科便向傑隆特獻計,以房子誘惑瑪儂。
  • 【第二幕】瑪儂成了傑隆特的玩物,卻仍然無法忘懷德‧格里厄。兩人舊情復燃遭傑隆特撞見,氣得領來衛兵把她抓走。德‧格里厄想盡辦法但營救失敗,於是下定決心,要跟隨她到天涯海角。
  • 【第三幕】萊斯科與德‧格里厄計畫將瑪儂救出,但事情敗露了。瑪儂登上軍艦,即將前往流放地北美洲。為了和她在一起,德‧格里厄跪著哭求司令官讓他上船當僕役,司令官答應了。
  • 【第四幕】在紐奧良附近的沙漠裡,瑪儂發著高燒,虛弱不已,德‧格里厄求救無門。瑪儂生命將盡時,道出了對他深深的愛,要他原諒她的過錯。德‧格里厄悲痛欲絕,暈倒在她身上。
  •  
     
     


    瑪儂‧萊斯科──普契尼的紅顏薄命之歌 

    《瑪儂‧萊斯科》是使普契尼(1858~1924)真正成名的歌劇。 

    普契尼從米蘭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在1884年他二十六歲時,由於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Le villi)在米蘭首演而開始在當地頗受歡迎。這部情節有點類似芭蕾舞劇《吉賽爾》(Giselle)的四幕歌劇,定下了作曲家以後一連串歌劇的基調:愛情終究導致悲劇。 

    接著,他的第二部歌劇《埃德加》(Edgar)卻是一個大失敗。這部同樣描寫愛情悲劇的作品,情節有點像《卡門》(Carmen),描寫的是男主角埃德加被嫉妒的吉普賽情婦殺死的故事,劇本寫得很糟糕。該劇1889年在米蘭首演時,觀眾反應很差,不久就被人遺忘。 

    普契尼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而是費盡心思尋找更適合用音樂表現的題材。他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並且捕捉生活中感人的事件和人物,以便篩選出符合他的審美觀和創作原則的題材來。 

    當時,義大利的社會和歷史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飽受法國、奧地利等強大鄰國欺凌瓜分的義大利(普契尼所師承的威爾第,就是處於那個時代),已經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等人的努力和領導下,變成一個以羅馬為首都的統一的義大利。義大利的作家和藝術家,已經逐步脫離過去熱中於以希臘羅馬神話、英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風尚,開始重視社會本身和平凡人物。他們追求的是故事情節和音樂的抒情因素,用普契尼的話來說:「戲劇就是要吸引人心、攫取人心、感動人心。」他終於成為義大利寫實主義流派的代表。 

    他找到了法國小說家普雷沃的著名小說《德‧格里厄騎士與瑪儂‧萊斯科的故事》(Histoire du chevalier Des Grieux et de Manon Lescaut)。這本小說出版於1731年,描寫的是一個纏綿悱惻而以悲劇結束的愛情故事,女主角瑪儂的遭遇很感人。在普契尼之前,已經有好幾位作曲家把它改編為歌劇,其中最傑出的是法國作曲家馬斯內(Massenet)於1882年開始寫作的《瑪儂》(Manon)。這部作品1884年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獲得了巨大成功,且久演不衰。 

    普契尼原本並不打算再寫一部同名歌劇,但仔細閱讀普雷沃的原著之後,他深深感到書中描寫的小人物,正是自己渴望用藝術形式來表現的。小說的動人情節和女主角瑪儂的性格及悲慘下場,使他感動不已,這些也符合他一貫主張採用的藝術主題。正如當時評論所指出的:「他愛上了瑪儂這個人物,瑪儂遠非戲劇裡的人物,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略〕《瑪儂‧萊斯科》的成功,使《埃德加》失敗留下的陰霾一掃而空,還幫助普契尼擺脫了長期貧困,讓他有能力買下多幢房子和剛問世不久的汽車。他喜歡開快車,因此出了車禍,使他在創作《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時不得不中斷一段時間。 

    更重要的是,它使普契尼重獲信心,沿著已經走上的道路前行。他比以往更加挑剔歌劇題材,繼續發掘像瑪儂那樣的女主角和故事。他依靠與伊利卡和賈科薩的合作,精心寫下一部又一部輝煌的歌劇,每一部都大約相隔四年。 

    《瑪儂‧萊斯科》雖然沒有普契尼後來三大名作那樣出色成功,但是,本劇的音樂仍然具有獨特美感。他自己說這部作品是「我最高的音樂傑作」,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一位指揮家也說:「這部作品具有豐富、優美的旋律與美妙的和聲,卓越地表達了人的感情。作曲家所有的音樂特色都得到了體現。人們可以從中欣賞到最優秀的音樂。」簡而言之,把詠嘆調、對話、動作和管弦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出歌劇來,也許就是普契尼天才的顯著表現吧。 

    黃祖民

    一般登入
    VIP登入
    0
    購物車
    搜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