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的饗宴
作者/演奏者:崔光宙 著
304 頁
備註說明
載入中,請稍侯...
商品說明
 
編 號: M2030
書 名: 名曲的饗宴 
The Symposium of Musical Masterpieces
作 者: 崔光宙 著
定 價: 350 元
網購價: 298
出版日: 1995/3/10
EAN: 9789578996526
ISBN: 957-8996-52-7
CIP: 910.7
頁 數: 304 頁
印 刷: 部分彩色
裝 訂: 平裝
開 本: 25開(約 15cm x 21cm)
   
 
 

「名曲」之所以為「名曲」,其共通之處在於歷久彌新、雅俗共賞。而名曲更是人類智慧所創造的精神世界中,所留下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紀錄。 

延續《名曲的創生》、《名曲與大師》一系列名曲解析著作的風格,崔光宙教授在《名曲的饗宴》中,要以遠赴歐陸親自拍攝的數十幀珍貴的彩色照片,為您解析韓德爾的水上音樂、彌賽亞,莫札特的魔笛,貝多芬的「田園」,舒伯特的「未完成」,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奧夫的「布蘭詩歌」……縱橫巴洛克到廿世紀的十二首名曲。 

附: 

  • 《彌賽亞》完整英文–中文歌詞對譯
  • 《布蘭詩歌》完整拉丁文–中文歌詞對譯

     

  •  
     

    目 錄

    韓德爾:水上音樂(Handel: Water Music) 
    ──喬治王入主英倫‧韓德爾水上慶功 

    韓德爾:彌賽亞(Handel: Messiah) 
    ──大樂必易‧至誠如神 

    莫札特:魔笛(Mozart: Die Zauberflöte) 
    ──博愛戰勝仇恨的文化同源世界觀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Beethoven: Symphony No.6) 
    ──徜徉自然美景‧感懷上蒼恩澤 

    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Schubert: Symphony No.8) 
    ──以美麗填補空虛‧讓笑淚兩相忘懷 

    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Mendelsshon: Symphony No.4) 
    ──暢遊南國的豐富之旅‧文藝凝蘊的珠玉之作 

    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Liszt: Piano Concerto No.1) 
    ──鋼琴大師超技曲‧浪漫英雄凱旋歌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Tchaikovsky: Symphony No.4) 
    ──命運風暴的大震撼‧一生創作的轉捩點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Smetana: Má vlast) 
    ──波西米亞山河戀‧民族英雄奏凱歌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Brahms: Symphony No.4) 
    ──承先啟後經典作‧浪漫悲情死亡歌 

    德弗乍克:第八號交響曲(Dvořák: Symphony No.8) 
    ──鄉野天籟‧鳥鳴笙歌 

    奧夫:布蘭詩歌(Orff: Carmina Burana) 
    ──中世浪人兒女情‧命運無常世俗歌
     
     

    作者■崔光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系所教授 
    《音樂月刊》總主筆
     
     


    自 序 

    有一種美是永恆的,它無始無終,也不生不滅。它絕不會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是美,另一個角度來看是醜;在某一個時間是美,另一個時間是醜;它也不會因人而異,對某些人來說是美,對另一些人來說是醜……它只是永恆的獨立存在,自身融合成一個統一的形式。 

    這是柏拉圖《饗宴篇》(Symposium) 中,狄奧堤瑪(Diotima) 所說的一段話,它不但代表觀念論美學的基本宣言,同時也展現出烏托邦的世界觀。 

    在真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似乎很難找到這種超越時空,永恆自存的美。但在人類智慧所創造的精神世界中,卻留下無數件藝術家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紀錄。如今,有多少作曲家和作品,都已經埋葬在歷史的灰燼之中,另一些傳世傑作,則經歷史浪花的磨鍊沖刷,越顯出令人欽羨的耀眼光芒。本書所精選的十二首世界名曲,就時間而言,從巴洛克時期的《水上音樂》、《彌賽亞》到廿世紀的《布蘭詩歌》;就樂曲種類而言,包括神劇、歌劇、清唱劇、交響曲、交響詩和協奏曲,然其共通之處則是歷久彌新,雅俗共賞,而這正是名曲之所以為名曲的最基本要件。 

    本書是我近五年來的第四本音樂專著,也是延續《名曲的創生》、《名曲與大師》以來,一系列的名曲解析著作。從廣闊的文化視野、悠久的歷史根源到深入的哲學理念和心理分析,顯然已開拓出全新的音樂學研究領域。它將舉世聞名的十二大名曲並列一席,也是以號稱《名曲的饗宴》而無愧。 

    這桌包括十二首名曲的音樂盛宴,並沒有經刻意安排,而是來自偶然的需要。我從去年十月起在師大人文教育中心所開設的推廣教育課程,講授「西洋古典音樂賞析」,在課中選擇欣賞曲目的依據是市面上容易找到的LD版本。因此在《音樂月刊》的催生下,我以每月一曲的速度完成了全書的創作。其中翔實而豐富的內容,首要感謝正在華盛頓攻讀音樂學博士的黃均人,和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物理博士的王一豪,他們將一箱箱寶貴的原文資料以空運寄來,使我從未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擔憂。 

    本書的彩色照片是今年七月,我率「古典歐風音樂文化之旅」一團前往東歐,在哈勒、威瑪、布拉格、塔波等處實地拍攝。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在此所附彩色照片的品質比《名曲的創生》和《名曲與大師》又更上層樓,除了使用的相機等級提升之外,全團三十位音樂愛好者追尋作曲家足跡的熱情,也更豐富了它的色彩。 

    最後還要感謝世界文物出版社鄭世文先生惠予本書出版,有他的眼光和魄力,才有「名曲系列」日益精美的面貌。 

    一般登入
    VIP登入
    0
    購物車
    搜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