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曲』通常是一首較長樂曲的前奏,但蕭邦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是完整的作品,其中他的『24首前奏曲』是按十二平均律的方法,從C大調開始至b小調,以24個不同的調寫成。作品中許多樂曲都是以一個很短的樂念為中心所構成,音樂形式經常都是以蕭邦的感情趨向進行發展,因而成為精雕細琢的小品。
【本版之特色】
編輯委員會的主要目標是要編出一本能夠完全顯現蕭邦的思緖,而且儘可能與其創作意圖接近的版本。因此本版主要是依照蕭邦的手寫原稿、經由他許可出版的版本,及第一版來編校的。但是編輯委員會仍需考慮到一個事實,亦即,雖然原稿是第一版的主要基礎,可是原稿卻未必總是任何一首特定曲子的最後定稿。蕭邦經常在最後一刻之前仍會改動曲子的一些細節。這點不僅在一些近代版本中可淸楚看出,即使是手稿和第一版間也有相異之處存在。而且這些差異也不能被看成是雕版者的失誤,或是編校時的更正。在確認蕭邦作品的內容時,手稿仍然是被當成最主要的依據。但是在竭盡一切努力卻仍未能發現或細心研究某一特定的手稿時,編輯委員會也會基於比較、對照之目的,而拿近代的版本來參考。
強度(dynamic)記號和長音(agogic)記號是與手稿和第一版相同。有時它們是藉著在相同或相似地方重覆出現的記號來補足。其餘增加的記號,則都會以方括弧括起來。雖然在手稿和第一版中,蕭邦所寫的指法很少,但它們都被詳細地記載在「附註」中。
原則上,蕭邦所標的樂句都被保留下來。但某些圓滑線則爲了單純,正確或淸楚等因素,而被更正了。在蕭邦的原稿中,圓滑線有時出現的很輕率,而與原版不相吻合。
基於此原因,我們也經常在某些相似樂節存在有不一致的現象時,不去加以更正。這種不一致性,在蕭邦的作品中經常可見到,而且不僅是在記譜方面有差異存在、甚至在作品內容中也有此情形發生。不過,對蕭邦的記譜法有重要修正的情形時,都會詳細地記載在「附註」中。
No. 2
No. 3
No. 4
No. 5
No. 6
No. 7
No. 8
No. 9
No. 10
No. 11
No. 12
No. 13
No. 14
No. 15
No. 16
No. 17
No. 18
No. 19
No. 20
No. 21
No. 22
No. 23
No. 24
PRÉLUDES Op. 45
No. 1
No. 2
原文書名:Chopin Preludes for the Piano
出版日期:1970/1/1
總書頁:61
商品編號:P604